导读
一直以来,换电模式都不时地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。此次这个非新生事物又被提及,是风口已至还是昙花一现?
近日,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、商务部在《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(~年)》中明确指出,要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,降低购车成本。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,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、电池配置灵活、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“车电分离”、“换电模式”等话题再次成为行业讨论的重点。一直以来,换电模式都不时地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。此次这个非新生事物又被提及,是风口已至还是昙花一现?
1
换电模式蛰伏中迎来曙光
年,“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”刚刚启动。杭州率先推出了30辆纯电动运营出租车,国家电网基于当时纯电动汽车充、换电站的商业模式——换电为主、插电为辅、集中充电、统一配送的原则,为其提供换电服务。不过,自年国务院印发了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~年)》,确立了以充电为主的电动汽车发展方向。行业风向转变,充电成为主流能源补充模式。
此后,仍有包括车企在内的诸多公司探索换电模式,但都不甚了了。年,特斯拉发布换电技术时,马斯克表示:“我们认为消费者会更倾向于使用超级充电桩,但不完全确定。推出换电技术的目的,就是为了检验消费者是否会选择这种方式。”
显然,*策和市场当时都没有选择换电模式。在换电公司BetterPlace破产、国家电网和特斯拉尝试换电无果后,企业对换电模式的探索并没有就此终止。从年到年,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十年间,换电模式一直在曲折中前进,并且有一部分“换电模式”坚定的支持者走了下来。目前市场上采用换电模式的企业有北汽集团、时空电动、蔚来汽车、伯坦科技等企业。
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数据,截至年上半年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经突破万台。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高速增长、充电桩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时刻,行业内一场关于“换电”还是“充电”的讨论在悄然展开。
为了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》,北京市更是计划~年新增和更新纯电动出租车约2万辆。为达成目标,相关部门强调,确立使用充换电兼容模式车辆为主的技术路线。一时间,行业内有不少人士认为换电模式迎来了曙光。
作为充换电路线之争的见证者,汽车智能服务联会专家王伯川表示:“每隔一段时间,换电模式都会引起业内讨论。决定充电和换电是否占主流地位的因素是成本和效率。”他进一步解释,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不同时期,市场和消费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