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童年时的仲夏夜,每到8、9点钟的光景,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蛙声,一点、两点、三点……
黑漆漆的田野里一闪一闪的有星星亮起来时,属于萤火虫的夜晚就开始了。
一间民宿、一群人,让记忆里的“流萤漫天”复活了.......
脚一踏进草丛,萤火虫便“呼啦”一声飞出来,尾巴那有点点*光,慢慢向上飞,然后和天上的星星融为一体。
伴随着拂过的晚风,和小伙伴们满田野的疯跑着去抓那些御风飞行的星星,是童年最欢乐的时光。
可是后来萤火虫越来越少了,不知道什么时候起,似乎再也没看到过它们。
或许对于大部分“80”以后出生的人来说,萤火虫的记忆本就有些模糊,尤其是家住城里的“80后”,可能只有小时候暑假里去乡下老家时,才看到过这些小精灵。
而现在的孩子,大概只在电视上才见过萤火虫了。
也许是执着于记忆里的童年,每年夏天“萤火虫放飞”“萤火虫公园”总会层出不穷。
但往往不是“照骗”就是昙花一现的噱头,难免叫人感到失望。
但今年夏天,却真的有一间民宿、有一群人,让记忆里的“流萤漫天”复活了!
莫干山脚下的“蘑菇屋”
四年前,行动派的鲍姐在莫干山脚下建起了自己的民宿并取名在·云起琚。
在阳光和雨水中肆意舒展的院子里,巨大的草坪被石块铺成的小路分成两块。
一端的无边泳池闪着蓝色的光斑,波纹涌动;而左侧半倚着山体的咖啡厅通透明亮,巨大的落地窗偶尔反射出细碎的光。
从咖啡屋旁沿着小路拾级而上,夯土小木屋错落别致。
秋香色与海棠红相间的外墙,加上圆圆的伞状顶,远望过去,像极了童话故事里的蘑菇屋。
荧光森林里的“精灵农场”
像“云起琚”一样,“萤火虫农场”也来自于“一个念头“。
大草坪、夯土小屋、山间泉水……在“云起琚”的众多标签里,今年夏天增加的一个新标签尤其显眼——“仲夏夜萤火虫”。
由台湾专家与云起琚共同筹划建设的萤火虫农场里,萤火虫那金色的光斑,扇动的透明翅膀,指引着人们返回童年的路。
这座“云起琚”旁别具特色的萤火虫农场,仿佛一道现实与梦幻的界限,踏进去,就是童话世界。
“萤火虫是非常脆弱的昆虫,一次性的放飞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毫无益处的行为。我不希望萤火虫成为一种一闪而过的噱头,而是希望它们能长长久久地落户在这里”。
自从四年前开了民宿,在别人眼里甚至有些“钻牛角尖”的鲍姐就开始不断琢磨如何让客人享受夜晚的时光。
而与记忆中萤火虫的偶然重逢,则让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“灵光乍现”!
于是,怀念童年萤火虫飞舞的她,不仅专程从台湾请来了萤火虫专家团队,
更花费两年时间搭建起生态复育池和水森林氧吧,从培育到孵化再到保护,打造了一片萤火虫生态复育区。
从适合萤火虫居住的生态环境构思,到实际动手搭建,鲍姐都投入了不少心血。
今夏,萤光森林中搭起了木栈道,让你置身在梦幻的萤火精灵世界之中。
这些是特聘台湾萤火虫专家团队复育成果的逐步展现,也是萤火虫重新“落户”的希望。
云起据的萤光水森林,清凉透劲的溪流,在郁郁森森的树脚下悠悠漫过。
这片天然的水森林氧吧,不仅像一个隔绝外事的仙境,绿意盈盈,清凉得不得了,还被分为多个区域,按照萤火虫的生活习性悉心布置!
夜晚降临,萤火虫漫天飞舞,带着“小灯笼”从草丛里钻出来。荧火点点,布满草丛里,上空中,像星的河流,灯的长阵。
这种点亮夏夜的小精灵,全世界约有多种。
经过精心培育在莫干山“落户”的萤火虫,水生、陆生各有许多不同种类,
雷氏萤、端黑萤、窗萤……形态各异,真可谓是萤火虫家族的聚会了。
这些漫天飞舞的小亮点越过小溪、穿过树丛,飞到旁边的山间小路上、落在行人的肩膀上。
还会越过水杉高高的树梢,和天上的星空连成一片,更像降落在山间的群星。
美的像童年的梦境!
------猜您还喜欢------
------墙裂推荐阅读------
文章来源:旅客草堂
图片来源:网络
如造成侵权请联系我方删除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