昙花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2019国考言语理解选词填空26
TUhjnbcbe - 2023/2/20 16:20:00

全文字数|4.2千

阅读时间|14分钟

图片来源|网络

6

地市级卷26题

7

地市级卷27题/省级卷29题

8

地市级卷28题/省级卷30题

9

地市级卷29题/省级卷27题

10

地市级卷30题/省级卷25题

本文内容为国考「言语理解-选词填空」的简单解析。其中,最后一题的改编为长有趣,大家可以留言讨论下。

地市级卷26题

历史是昨天的新闻,新闻是明天的历史。历史与新闻有如隔世兄弟,______。历史作为事实的记载,往往和文学相互补充,而文学的天赋是想象、虚构和夸张。因此,沾上了文学的历史与新闻就像到了岔路口,不光是______、可能还会走向对立。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情同手足前途未卜

(B)一脉相通分道扬镳

(C)唇齿相依互不相容

(D)休戚与共各行其是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情同手足前途未卜

(B)一脉相通分道扬镳

(C)唇齿相依互不相容

(D)休戚与共各行其是

正确率

70%

易错项

D

本题第一空只能选B,第二空只能选B,综合选B。这道题的难度还是比较低的。

第一空表述为:

历史是昨天的新闻,新闻是明天的历史。历史与新闻有如隔世兄弟,______。

通过这句话可看出,横线中填入的词和「隔世兄弟」含义近似,并且通过「昨天的……明天的……」表述可知,「新闻」和「历史」有一定的相似、相关之处。

分析4个选项:

A「情同手足」错误,因为该成语虽然提到了「手足」,但核心并不是「两者有相似相关之处」,而且用「手足」比喻感情深厚,排除。

B「一脉相通」正确,意为「事物之间相互关联,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」,符合语境。

C「唇齿相依」可以和两个经典成语共同学习,一个是「唇亡齿寒」,一个是「假道伐虢」,意为「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」比喻「双方关系密切,相互依存」,不符合语境,排除。

D「休戚与共」也可以和两个成语共同学习,即「患难与共」和「休戚相关」。注意「休」意为「欢乐,吉庆」,「戚」意为「悲哀,忧愁」,成语含义为「忧喜、祸福彼此共同承担」,形容「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」

第二空表述为:

沾上了文学的历史与新闻就像到了岔路口,不光是______、可能还会走向对立。

可见这句话分为明显的两个层级,即「到了岔路口+?→(严重的、分歧更大的)可能走向对立」

也就是说「?」对应的表述是「到了岔路口的选择」,而且这个选择比「走向对立」要轻一点,显然应当是「分开,各走一条路」。那么,4个选项中显然只有B「分道扬镳」最符合题意,且完美契合语境,正确。

注意「镳」为本义马嚼子,指马口中所衔铁具露出在外的两头部分,扬镳即「驱马前行」之意,和「分道」恰好对应。可能大家经常用这个成语,但并不了解这个词的含义,借着国考的机会还是要熟悉一下。

A「前途未卜」意为「前途不明,可能有一定风险」,显然不符合语境;C「互不相容」直接贴上了「走向对立」的层级,不合适;D「各行其是」意为「各自按照认为对的去做」,更多用在「不听指挥、无组织无纪律、团队凝聚力不够」等语境中。显然,三者都是不合适的。

综合考虑,本题B选项正确。

地市级卷27题/省级卷29题

脱贫攻坚必须______,一步一个脚印,确保各项扶贫*策措施落到实处,积小胜为大胜,最终取得全面胜利。同时也应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,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,提高其参与度、获得感,激励其______,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。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未雨绸缪一马当先

(B)一鼓作气奋发图强

(C)循序渐进再接再厉

(D)稳扎稳打自力更生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未雨绸缪一马当先

(B)一鼓作气奋发图强

(C)循序渐进再接再厉

(D)稳扎稳打自力更生

正确率

89%

易错项

C

本题是送分题。第一空可选CD,第二空只能选D,综合选D。

第一空根据「一步一个脚印」即可确定只能选C「循序渐进」或D「稳扎稳打」,AB均不符合语境。第二空根据「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」可确定只能选D「自力更生」,其他选项都不能和「内生动力与活力」的表述对应。

地市级卷28题/省级卷30题

在人工智能研究热潮中,国内外已形成______的局面,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。人们对于智能的本质和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、全面,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。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撑,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都将是______。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千帆竞发无源之水

(B)百家争鸣昙花一现

(C)龙争虎斗空中楼阁

(D)星火燎原纸上谈兵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千帆竞发无源之水

(B)百家争鸣昙花一现

(C)龙争虎斗空中楼阁

(D)星火燎原纸上谈兵

正确率

58%

易错项

C

本题第一空只能选A,第二空可选ACD,综合选A。

第一空位于开头,单独拿出来4个选项都能自成一个语境。

A「千帆竞发」意为「千条帆船竞争着向前进发」适应语境为「竞争者多,竞争激烈,竞争环境蓬勃」

B「百家争鸣」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特征。这一时期,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繁荣发展,主要包括儒家、法家、道家、兵家、纵横家、阴阳家、农家等。

该成语一般用于「学术界的讨论热烈、流派繁荣」的语境,本题虽然讨论的是「人工智能」的情况,但下文描述为「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」,「初级阶段」和「百家争鸣」显然的语境显然不合适。

C「龙争虎斗」意为「龙虎争斗」,一定要放在「两强相争」的语境中,排除。

D「星火燎原」可结合「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」这篇著名文章学习,该成语一般用在「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」的语境中,尤其是「革命发展」这个语境。

第二空表述为:

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支撑,应用层面上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都将是______。

根据「没有……支撑」的前提可知该空对应语境为「没有支撑就无法成功」,A「无源之水」C「空中楼阁」D「纸上谈兵」都有该含义,可选。B「昙花一现」对应的语境为「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」,排除。

综合考虑,本题A选项正确。

地市级卷29题/省级卷27题

近年来因程序违法败诉的行*诉讼案件不少。尽管有前车之鉴,但是依然不乏职能部门______。说到底,还是「重结果,轻程序」,不把程序当回事,行*行为自然经不起推敲。程序是保证我们有效实现结果的合理设计,程序正当得不到______,必然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。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明知故犯履行

(B)老调重弹落实

(C)重蹈覆辙尊重

(D)以身试法认同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明知故犯履行

(B)老调重弹落实

(C)重蹈覆辙尊重

(D)以身试法认同

正确率

40%

易错项

A

本题看似难度很高,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送分题。第一空只能选C,第二空ABCD皆可,综合选C。

首先分析下第二空,说的是:

程序正当得不到______不好。

分析4个选项,可发现「得不到落实」「得不到尊重」属于搭配着比较舒服的说法,而「得不到履行」也勉强可以,「得不到认同」站的角度更虚、范围更广,4个选项都是可行的。

然而第一空却非常简单,它只考一个点,那就是「特定的搭配」。

第一空前的主语为「职能部门」,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因为大家通过公务员考试要考上的部门,在涉及到具体职责时,%都可以用这个词称呼。也就是说,这个词说的基本就是「国家公务机关」。

那么,A「明知故犯」D「以身试法」这两个词,就不适用于这个特定搭配。前文已说了这是「违法败诉的行*案件」,而不是多么恶性的事件或者严重腐败的犯罪,而AD两个词一般都用来描述性质严重的犯罪,所以当主体是「职能部门」时,两个成语都不合适。

B「老调重弹」即「重新弹老的调」,一般用在「把说过多次的理论、主张重新搬出来」这一语境中,不适合「再次犯错、违法败诉」的语境,排除。

C「重蹈覆辙」意为「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」,其中蹈=踏,覆=翻,辙=车轮辗过的痕迹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重犯以前的错误,符合本文「再次犯错、违法败诉」的语境。

综合考虑,本题C选项正确。

地市级卷30题/省级卷25题

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「老」是一个褒义的字眼。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,会被说老练、老成。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,短短数十年______。年龄大、资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,有时反而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______。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土崩瓦解羁绊

(B)灰飞烟灭累赘

(C)化为乌有阻力

(D)分崩离析弊端

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:

(A)土崩瓦解羁绊

(B)灰飞烟灭累赘

(C)化为乌有阻力

(D)分崩离析弊端

正确率

37%

易错项

A

这道题对成语考察的很深,测试了考生是否真正了解了常用成语的含义。本题第一空只能选C,第二空ABC皆可,综合选C。

本题的解题核心在于第一空,为方便大家理解,先解析一下第二空:

XX不再是一种优势,反而成了一种______。

可见A「羁绊」B「累赘」C「阻力」都是可以的,A侧重于「从动作上减缓、阻碍」;B侧重于「原有的优势成为了一个负担」;C侧重于「年龄大、资历老本来就是一种阻力」。

注意A「羁绊」的汉语含义有两个:

一个是本义,即羁=约束,绊=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,引申为束缚或牵制。

另一个是引申义,即由「约束、牵制、缠绕」引申为「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舍的友情」。

在日本ACG文化中,汉字词「羁绊」的引申义是经久不衰且颇受欢迎的概念,「友情、努力、胜利」三原则和「羁绊」的感情,成为大部分日本动漫的标配。不过在中文中,「羁绊」的本义仍在使用,大家不要因此而排除A。

D的搭配有问题,正确说法应为「学习新事物产生了XXX弊端」,而不是「成为了弊端」,因为「年龄大、资历老」是学习新事物之前自带的,而不是因为学习新事物造成的。

本题第一空考察的深入之处就在于,它测试了考生对4个成语的感官认识。

A「土崩瓦解」: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、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

也就是说该成语对应的主体一定是「一系列的事物的组合」,原本这一系列事物是组合成型的,但最后崩解了。

D「分崩离析」:分裂、崩塌、离开、解析。该成语对应语境和A类似,主体一定是「一系列的事物的组合」。

根据原文可发现,第一空对应的主体仅仅是「老=褒义」这一观念,「观念」一词说明其并不是一系列复杂的事物的组合,因此AD并不合适。

B「灰飞烟灭」:比喻是像飞散的灰、灭掉的烟一样很快消失,多指人死了或事物彻底消失,不复存在,含强烈贬义。

该成语一般使用语境为「邪恶的大反派被正义的主角打得灰飞烟灭」,一个曾经延续千年的观念显然不能用在这一语境中。

C「化为乌有」意为「变得什么都没有」。

「化为乌有」要和「子虚乌有」共同学习,这两个成语出处都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作品《子虚赋》:

楚使子虚使于齐,王悉发车骑,与使者出畋。畋罢,子虚过姹乌有先生,亡是公存焉……

其译文为:

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,齐王调遣境内所有的士卒,准备了众多的车马,与使者一同出外打猎。打猎完毕,子虚前去拜访乌有先生,并向他夸耀此事,恰巧无是公也在场……

司马相如通过《子虚赋》主要强调了道家在养生和治国方面的「少私寡欲、廉俭守节、清静无为」的思想,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学习。其中,子虚、乌有两人都是赋中虚构的人物,「子虚」意为「此子虚构」,「乌有」意为「哪里会有」,两个名字就是「虚构」的意思。

因此本题C选项正确。

本题比较有趣的是,原文和公考的语境是不同的。原文题目为《得年轻人者得天下,他们才是新经济的主力》,内容如下(可以直接百度):

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「老」是一个褒义的字眼。一个年轻人处事得当,会被褒奖为老练、老成。但是进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积累了数千年的规则,短短数十年摧枯拉朽,土崩瓦解。

网络时代的资历、经验、人脉的门槛进一步降低,世界逐渐变成平的。年轻人和年老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、方式都区别不大,年轻人在获取信息的速率上、学习新事物上甚至超过年老的人。年融入龄大资历老逐渐不再是一种优势,反而是成了学习新事物的一种羁绊……(下文略)

大家看到两者的不同了吗?

一个是「积累了数千年的规则」;

一个是「沿袭了数千年的观念」。

「积累」的「规则」显然是成体系、成系统的,而「沿袭」的「观念」则明确是单一的、非集合性的事物,因此在国考出题者改编的语境下,C「化为乌有」才是正确答案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2019国考言语理解选词填空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