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马丁的早晨》,最早的时候是由当年的上海今日动画公司,跟法国几个电视台合作的。
最开始,法国的lesCartooneurs公司做了个企划样片,但是,这部片子在西方投资商不看好,而在中国这边,今日动画的张天晓看中投资,成了个合拍片。
其实,当代对中国动画生产方式的反思,一直在进行。
在上个世纪80年代,中国动画工作者就试图以外加工的形式在动画界崭露头角。外加工为中国动画带来了财富,同时也让中国动画人才通通去搞动画加工,甚至许多立志从事中国动画事业的优秀人才,特别是一些剧本导演人才,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,往往就把青春耗在了动画加工上面。
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动画加工?其实,国外进入中国大陆的加工动画,主要有两种情况:“一种是通过台湾、香港的动画制作公司(以台湾宏广、鸿鹰,香港的翡翠、安利为代表)在大陆设点,此种方式以欧美居多;另一种是本国的公司直接在大陆开设制作公司,雇佣本地人员为其动画加工,此种方式以日本为主(以杭州飞龙、北京写乐为代表)。”
根据人民网的资料:“欧美加工动画在国内的最高职位是执行导演、原画、修型等,涵盖了动画中期制作的所有流程,在国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;而日本动画加工在国内主要是做动画(专业术语,指画出关键动作中的过渡动作)、上色等工作,所以日本的动画加工就只是加工,是结构不全的制作。”
这种做法看似很容易,一部动画经过简单的加工过程,就可以在国内电视台播出了,不需要费钱费力的投入过程。但实际上,动画加工,对国内原创力量是一个很大的打击。更为严重的是,年轻一代的人都去从事动画加工,必然导致青*不接。于是,技巧与理念均已高度成熟的“中国学派“风格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。却形成这种中不中、洋不洋的局面。
动画加工和跟平时人们印象中活泼有趣、充满想像力、天马行空的动画创作,完全是两码事,没搞过原创的人去从事加工,谁都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乐趣,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热情要从加工过渡到原创了。
“作为加工商,你永远在圈子外徘徊。只有投资和联合,才会有知情权。”《马丁的早晨》这样一部成熟的具有欧洲风格的动画片,实现了中外合拍的愿望,学习国外的市场运作经验,突破加工商的限制,只有学进来才能走出去,才能走进国际市场,实现国人的期盼。
《马丁的早晨》虽然还不能说是一部原创的国产动画,它的风格也与大家希望的中国特色相去甚远。但其运作模式的突破,使得国内动画公司在保障自身生存的前提下,又能参与到全盘的动画操作中去。
其实,这不能不说是一条从加工到原创的切实可行的路子,尤其对那些不满足于仅仅是加工商的人们,其借鉴意义更是难能可贵。
上海今日动画公司的董事张天晓后来这样回忆道:《马丁的早晨》使我们对整个国际市场有个了解,为《中华小子》打开了途径,这部片子非常东方,但不是日本风格的。
《中华小子》年在央视创下了动画片最高记录,特别是在法国。中国动画片很难进入欧美的主流传媒,为整个中国动画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。
但是,后来今日动画公司制作的《百变马丁》,实际上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国产电视剧,后续被中方买下版权后,独立制作,发行公司变成了广东天人影音传播有限公司。但是,质量下降了很多,像这样的动画尝试,还是凤毛麟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