昙花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部编七下第五单元托物言志作文写作指导
TUhjnbcbe - 2023/3/29 20:16:00

2.巧摹所“托”之“物”。

在摹写事物时,无须面面俱到,但必须选准角度,紧扣其能够“言志”的方面去工笔描绘,唯有如此,方能准确寄托个人志向。

此外,我们在描写时可以运用动静结合、虚实结合、对比等方法,使“物”形神兼备,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由“描写”到“言志”的过渡。

3.巧寄所“言”之“志”。

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,由表及里,挖掘出某种特殊意义或某种精神品质,以达到“言志”的目的。

如《爱莲说》就从莲花的外形入手,展开联想,借花喻人,托物言志。在篇幅安排上,描物状形是全文重点,因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而精。

托物言志

01.藤蔓

冬去春来,暖暖的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。外婆家的后院孤寂了一个冬天,终于盼来了这生机勃勃的一天。仿佛是一夜间,绿绿的草就铺满了整个后院,其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、白色的或粉色的野花。和风吹来,绿浪起伏不平,花儿在绿浪上翩翩起舞,后院的一切仿佛都有了灵*。但有一处依旧是光溜溜的——

后院矮墙的角落里有一个小池子,池里没有一滴水,有的只是因缺水而翻起的一块块地皮,像冬天人们嘴唇上因干燥而即将脱落的唇皮,奇丑无比。池中有块大石头,靠在池壁上。时间为这块石头打造了沧桑的外表:到处都是裂缝和坑洼。靠墙的一边,一条光秃秃的灰溜溜的藤蔓正紧紧地缠绕在石头上。藤蔓四处张着的须,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手,牢牢地抓住石头,毫无美感可言。这真是一处毁我好心情的地方!这么贫瘠的地方,估计藤蔓的根早就死去了吧?下次将它拔掉好了。我一边想着一边转身离开。

过了几天,当我拿着工具准备将藤蔓连根拔起时,却深深地被它震撼了。我站在石头面前,看着它顶部那一点绿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:一个冬天的摧残,再加上恶劣的生长环境,它居然活了下来!我绕到石头的背后,再一次被震惊:原本干枯的藤蔓上竟然有些小小的“绿毛球”星星般蹿了出来,给原来的枯槁添了一份生机。

又过了几天,“绿毛球”伸展开来,一片片嫩叶将枯灰色的藤干全部覆盖,石头也全部被包住,沧桑的外表被充满活力的绿替代,一阵春风吹过,嫩叶欢快地摇曳着……

藤蔓从容地面对恶劣的环境,顽强地活了下来,迎来了重生的一天。我为何不能学习藤蔓的这些精神呢?在困难面前不低头,从容不迫地应战并战胜它,春天总会到来的!

点评

作者将外婆家后院的绿意盎然与藤蔓所处角落的贫瘠进行对比,又极写藤蔓攀附的池壁的丑陋,反衬自己见到藤蔓焕发生机时的震撼。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藤蔓的“绿”,自然生发出对藤蔓的赞美之情,继而又联想到自己,表达出“在困难面前不低头,顽强从容地迎接美好”的情感。

02.桂花树的智慧

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桂花树。爷爷说:“桂花很香的。”

因此,我对桂花树充满了期待,即便很多人都说它开不了花。几年下来,这棵桂花树的长势还是不好。它不算高,我举起手就能摸到它的枝干,它的叶子也没有精神,耷拉着缩在一起。与旁边的樟树相比,它好像随时会夭折。我常趴在樟树的树杈上忧伤地想,我的桂花树大概是受到了樟树的压迫,以至于它娇小的身子只能向外倾斜,远看就像个驼背的老人。

我不止一次地想,它能活着就不错了。

暑假的一个夜晚,我被屋外的风雨声惊醒,想去看看桂花树,奈何雨势太大,只能遗憾地想:我的桂花树怕是受不住这狂风暴雨的摧残了。

第二天早上,院子里还弥漫着雨后的湿气。我看向桂花树,它竟安稳地立在原处,只是本就稀疏的叶子更显狼狈,花朵散落在地上,只剩零星的几朵挂在叶间,摇摇欲坠。这场风雨让桂花树看起来更加凄惨,但这树终究是活下来了。不知怎的,看着桂花树,我竟生起了一股敬意。

去年爷爷过大寿,我又回到了老家。刚踏进院门,一股沁甜的香味扑鼻而来,让人神清气爽。院里的樟树旁,有一棵长得很好的“驼背树”,微风吹来,那一朵朵*白色的小花在绿叶间欢快地跳跃着,四片花瓣簇拥着一粒粒小米似的淡*色花蕊。阳光洒在它们身上,我似乎看见了千万个金色的精灵在和这些花蕊相互逗弄着。

这是那棵桂花树吗?它竟不声不响,开得如此热烈?陡然间,我想起了那个下着暴雨的晚上,它是以什么样的勇气撑过来的?又是以怎样的毅力开得如此耀眼?一时间,我被这棵树感动了。

阳光下,樟树旁,桂花开的朴素又执着,它无畏人言,无惧风雨,靠着自己的韧劲儿,坚守着开花的梦想。

那日,我被一棵桂花树的智慧所折服。

习作语言生动,行文流畅。作者运用托物言志法,着重写了桂花树为了开花无惧风雨的坚韧性格,以及桂花树不在意他人眼光、坚守初心的智慧。习作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使文字充满诗情画意,给人美的享受。

03.书房窗外的榕树

打开我家书房的窗户,首先就会被这映入眼帘的绿色所吸引。

这是一株榕树,听妈妈说,我出生前,它就长在这儿了,刚开始,它矮矮的,没有什么叶子。现在,它长得极高,极壮,差不多有五层楼高,枝条已经可以伸进我家书房里,有的时候,会有鸟停在上边,小小地休息一下。

站在树下抬头望,片片树叶挤挤挨挨,就像一帘绿色的幕布,把天空都遮住了,透过点点缝隙,阳光洒下几点斑驳浅淡的光影,一闪一闪,时隐时现,就像几块碎金。鸟儿扑着翅膀在树枝间跳来跳去,蝉隐匿在叶间,鸟声蝉鸣交织,嘹亮与清脆,奏出一首夏日清凉的小曲。

这树长得可真好啊!现在正是它枝繁叶茂的时节,它不停向上伸展着枝条,似乎要托举起整个天空,向我们展示它全部的生命力。树叶层层叠叠,一簇簇压着,那绿色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,仿佛会化成一滴滴水,纷纷洒落下来。每片叶子似乎都嫩得可以掐出水来,偶尔风来,叶片轻轻颤动,仿佛上面有一个新生命在不停跳动,不停欢笑。透过叶缝,可以看到粗糙的枝干上垂下了数不清的气根,就像百岁老人的胡须一般。

忽然想起几年前,榕树的枝条曾被砍断过,物管嫌它长得太盛,影响了采光,请人来把枝条砍了,整棵树看上去就像秃头了,露出褐色粗糙的树干与撕裂般的疤痕,憔悴了不少。人们都认为它长不回来了,可现在,它还是长出了新的枝条,长得比从前还好了。

树下,有老人坐在椅子上,听着收音机,哑着嗓子说着话;有小孩席地而坐,逗弄着小狗;有几个高中生站在树下,戴着耳机,边听音乐边看书;还有几只流浪猫“嗖”地一下从树上窜下来……这棵榕树终年屹立在那里,用它遮天的绿荫,为我们挡一方烈日,换一缕清凉。许多年来,站在我家楼下的是它,从书房往外看,第一眼看到的也是它。

我想,这棵榕树就像这首歌所写:“这是一株榕树,它扎根在这里,你只看到它枝繁叶茂,却不知它经历了多少。”

点评

作者详细地描写了窗前的榕树,从整体的样子到局部的枝叶,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,写出树的生机蓬勃,富有动感;再回忆过去榕树的遭遇,与现在的样子进行对比,突出其旺盛的生命力;最后用榕树为人提供荫蔽,升华文章的主题。歌颂与赞美,不仅对树,更有对生命与奉献的颂扬。

04发现花开有时

漫天飞舞的花瓣之间,我徘徊奔跑在迷宫之中,即使跌倒彷徨受伤,也依旧向着我的梦想前进。——题记注目着白而无瑕的昙花花瓣散落了一桌,我的眼中渗出了些许的悲凉。

日子逐渐转凉,当萧瑟的秋风掠过我们的脸颊,学校里的学生都纷纷换上了厚重的秋冬装。一日的语文课,老师照常会在上课前批评我作业的字迹,却往往被我所忽视。可同往日不同,老师竟情深深地引开话题,对我们感喟道:“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着冬装了。当你们脱下冬装时,便是你们如褪去茧的蝴蝶起飞之时。”老师的话被我们喃喃低语,却仍未刻入心弦。至我放学到家开始提笔写作业时,瞅见了放在桌旁那包不起眼的昙花种子——却发现似要度过花期了。我不舍只看得那昙花一现,也不想让种子未开放便枯萎,便在一花盆内置放了土壤,安顿了那几颗种子。寂寥的银月光辉透入了盆栽内,显得格外静谧。同往日无异,当困意逐渐袭上心头,我无心再去实践老师的话语,我的心思渐渐分散在其他事物上。这时正发现眼前的昙花已形成了花骨朵而含苞待放。颇为纳罕的我屏气凝神,随着分秒的流逝,那昙花终于开了。一那是层层乖舛的花瓣呵护着的花蕊,朦胧的月光浸透着花瓣儿;那似一位姑娘绛唇轻启,只感香气萦绕,正值旖旎年华。可终是抵不过时间的流逝,逐渐崩塌散落的花瓣,断了我对那昙花一现的缱绻。我反复揉捏着细柔的花瓣,时而踱步时而驻足,只想起来那句低语,只瞥见我作业本上老师反复批评的评语——我却未曾想过为了它去改变。昙花在储蓄了能量后,绽开了花骨朵,实现了花生中最无憾而壮烈的盛开,即使最后随风而走,那也是在努力实现辉煌过后英勇的赴死。思绪延绵到了这里,我的悲凉逐渐褪去替上了坚定,花开有时,起飞有时,只缺那一份破开花骨朵与茧的勇气,只差那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不让自己后悔的人生。发现而顿悟什么的我,嗅着残留的余香,我战胜睡意,拿起笔,端正地,一笔一画地书写着自己该时破茧的花样年华......花木呼吸着同一片天空的空气,却选择了枯萎或是绽放;我们仰望着同一片天空,却最终起飞向了不同的地方。——明年盛夏那是花开的时间,那是我们起飞的时间......

1
查看完整版本: 部编七下第五单元托物言志作文写作指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