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黑洞照片的发布使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在科学领域上,参与此次科研行动的多名科学家中,我国占了10多位,是一件十分值得国人骄傲的事。
回顾我国的科研历史,古人的智慧遥遥领先于全世界,诞生了张衡、郭守敬、祖冲之等一大批科学巨星,在历史的星空中大放异彩。
但是时间轴移到近几百年,西方世界大搞工业革命,于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时,在中华大地上由于清廷的固步自封,昔日群星璀璨的光彩似乎不复存在,在科研领域上颇有一副月明星稀之感。
难道同时期的清朝,中华大地上没有科学巨擎吗?
有!不但有,而且是一位璀璨瞩目的女性科学家,她的研究惊动了西方科学界,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行星以她命名。遗憾的是,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,书本上对她鲜有记载,甚至连智能输入法都很难直接打出她的名字——王贞仪。
从名字上不难发现这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性,王贞仪的父亲是位医生,爷爷则是清朝地方的一位父母官,两辈都是嗜书如命的学问人。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王朝中,得益于成长环境的熏陶,使王贞仪成长为一名集才华于一身的独立女性。
在心性上她不拘一格,比男子还要洒脱,年纪轻轻便时常跟随长辈云游四方,阅尽了名川大河,广阔的眼界与胸襟注定了四书五经远无法满足她对知识的渴求。
初时,西方的数学传进清朝,许多人认为那是蛮夷学术,没什么值得研究的,但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王贞仪拾起来便放不下了,她融汇贯通我国古代的算术精华,借鉴西方的筹算,以双十年华便成了当时数学界的代表人物。
后来数学渐渐也无法容纳她天马行空般的思维,在闭关锁国的时代,她的思维竟跳出地球,在天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!
在许多老百姓还蒙蔽在统治者“天子是天的代表”的思想时,这位少女已着手在《地圆论》中向世人解释“为什么站在地球下的人不会掉下去”,放在现在固然已是常识,但在遥远的18世纪,在固步自封的大环境下,一个女子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是多么惊为天人!
除此之外,“天狗吃月”也引起了王贞仪浓厚的兴趣,为此她以水晶灯为太阳,小木板为地球,手中拿着镜子当月亮来回演示。如此简陋的实验设施,竟被她研究出了《月食解》,系统地阐述了月食的成因。
想象一下,在老百姓还留着辫子的清朝,有这么一个芳龄少女,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做实验,几乎是闭门造车,世界上第一份完整地解释月食成因的科研资料,出自这名少女之手。——这是多么不可思议而伟大的举动!
遗憾的是,精彩的人生总是短暂,堪堪二九芳华的她便因病撒手人寰,谁能想到,在清朝昙花一现的科学女巨人,不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,而是一位古灵精怪的芳龄女子呢。也许璀璨的星空,才是她的真正归宿。
王贞仪,一个不应被忘记的名字。
感谢翻阅,您的评论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。清朝昙花一现的科学女巨人,她应被世人铭记,如今书本却鲜有记载